首页 分论坛:智能化工程测量赋能新质生产力

大会议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论坛:智能化工程测量赋能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5日 来源: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

时间:10月17日

地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分论坛专家名录


嘉宾主持:

邹进贵  

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处长

兼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教授

致辞嘉宾:

宋超智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

报告嘉宾:

童小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副校长

王   野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杨必胜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陈   光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博士、正高级工程师

刘祥磊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胡   洁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张冠军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测绘地理信息院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杨红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嘉宾主持信息


邹进贵


单位及职务职称:

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处长兼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兼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教授,国家注册测绘师,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副主任委员、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十佳导师,武汉大学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主要从事精密工程测量与变形监测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各类国家、省部级以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冬奥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社会服务项目 50 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以上 12项,发表学术论文 160 多篇,参与了《大国工程测量创新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监测》等专著和规范的编制工作。


报告嘉宾信息


报告嘉宾1:童小华


单位及职务职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

个人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副校长。上海市航天测绘遥感与空间探测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

长期从事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火星探测、测绘卫星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领衔的同济大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研究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报告题目:高速视频测量关键技术及重大工程应用

报告摘要:高精度高速视频测量是利用先进摄影测量和计算机立体视觉手段,实现空天地运动体位置、姿态和位移等精准测量的先进动态测试技术。针对我国深空科学探测、国防装备研制、基础设施安全等高精度高速视频测量动态测试的重大需求,构建了一套空天地运动体高速视频测量新理论和方法,开拓了高动态高精度测试新模式,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视频测量技术新体系,实现了空天地重大工程高精度动态测试保障的重大创新。

本次报告围绕高速视频测量研究背景、高速视频测量关键技术和高速视频测量工程应用三个方面开展介绍,重点介绍空天地运动体高速视频测量在航天重大工程、装备测试系统、专用装备测试、地震振动台结构安全测试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应用。


报告嘉宾2:王野


单位及职务职称: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优秀科技工作者、高层次人才;在10余个行业组织内任职;《测绘通报》、《测绘地理信息》审查专家、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担任6个省、市科研机构学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城市时空信息采集、挖掘和产业化应用研究,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

报告题目:低成本、紧耦合的城市要素信息采集系统研发关键技术及创新实践

报告摘要: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研究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综合保障等研发关键技术、装备和平台,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对韧性城市的支撑能力,是城市勘测单位转型的关键抓手。

公司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采用一体化思路设计,研发了一款低成本、紧耦合的城市要素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集成图像采集、系统控制与边缘 AI 计算,通过多模式数据采集、智能处理、实时传输与智能检测等,实现了市政设施巡查、路面病害检测和城市部件智能检测,形成了一整套的数据采集、处理、评判的技术路线,在沈阳市得到广泛应用。


报告嘉宾3:杨必胜


单位及职务职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智能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点云处理、空间智能、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点云处理工作组联合主席、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副主编、《测绘学报》编委、《遥感学报》副主编、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2019年全球Carl Pulfrich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1部。

报告题目:无人系统自主三维建图

报告摘要:无人系统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深地深空探测、国防军事等应用场景的重要力量。面向多要素耦合、多维度约束的复杂环境,异构协同的无人系统是应对复杂空间探测多样性挑战的必由之路。

本报告以“珞珈探索者”自主无人探测系统为主线,围绕“无人系统自主三维建图”这一主题,从无人系统“全面感知-精准认知-协同制图”中的关键问题的研究展开汇报。


报告嘉宾4:陈光


单位及职务职称: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博士、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博士,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

主要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三维GIS集成应用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科技局重大主题专项等十余项科研项目。个人累计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第一发明人专利授权3项,牵头制定地方标准3项,获得中国测绘学会2020年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积极推动实景三维重庆建设,支撑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低空经济等场景应用。

报告题目:从实景三维重庆建设看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

报告摘要:本报告首先介绍重庆山地城市开展实景三维建设的需求、困难,以及实景三维重庆建设的特点,面向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要求,在多个领域开展的实景三维应用的探索实践。继而讨论新时代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技术趋势和重庆在生产应用实践中的思考。


报告嘉宾5:刘祥磊


单位及职务职称: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个人简介:教授,博导,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全国高校GIS创新人物、中国测绘学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

主要从事高精度高动态遥感探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出版专著4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省部级教学奖励2项。

报告题目:地基SAR城市基础设施高精度测量与评估

报告摘要:地基干涉雷达测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集成合成孔径雷达和干涉测量优点的新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采样频率和整体动态监测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高精度高动态监测与评估。

本次报告围绕地基SAR城市基础设施高精度测量的研究背景、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三个方面开展介绍,重点介绍顾及桥梁特征和微波传输距离的Essen‒Froome大气优化改正、多层次振动信号降噪、瞬时频率和瞬时总能量损伤识别等三个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发展了城市基础设施高动态损伤精准判定模式。


报告嘉宾6:胡洁


单位及职务职称: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水利信息化相关工作,在水利一张图、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无人机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对水利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获省部级以上奖项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会议交流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1部、专著2部,获得软著22项。

报告题目:基于无人机视频的水利工程建设违章行为智能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摘要:以剖析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安全问题和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入手,提出工程建设期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建设方案;然后逐一介绍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的主要构成,涉及的智能识别算法、轻量化目标识别模型、目标追踪计数、高精度无人机视频地理位置解算等关键技术;最后,分析研究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产生效益和应用前景。


报告嘉宾7:张冠军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测绘地理信息院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天津市轨道交通导航定位及时空大数据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副主任委员,正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注册监理工程师。

主持完成京沪高铁、大西高铁、泰国高铁等50余项国内外重大铁路测绘工程项目。主持国铁集团科技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测绘工程奖30余项,出版《GPS RTK测量技术实用手册》、《“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测量指南》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报告题目:空天地一体化铁路智能勘测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围绕铁路勘测的智能化提升,开展了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处理及铁路应用、无人机铁路工程智能测绘技术、铁路地面勘测数据智能采集及云服务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了空天地一体化铁路工程智能勘测系统平台,在铁路勘测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使铁路勘测作业模式得以技术革新和智能化提升,解决了铁路勘测人力工作繁重、处理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困难、产品形式单一的难题。


初步构建了铁路勘测时空信息数据获取自动化、处理智能化、应用网络化为特征的铁路智能勘测技术体系及解决方案。


报告嘉宾8:杨红磊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量与导航工程系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副秘书长和北京测绘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星载和地基InSAR 数据处理、微波遥感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等方向的科研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和企事业委托项目等,发表一作/通讯SCI检索论文25篇,EI检索论文4篇,发明专利授权4项,出版专著1部。荣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报告题目:GBInSAR大气延迟误差分析及其校正方法

报告摘要:GBInSAR形变监测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的特点,近些年被应用到小规模和风险性高的地灾体监测,但对于地质环境和气象多变的区域,监测结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本报告首先介绍GBInSAR的主要误差源,接着重点分析大气延迟误差的表现形式,从大气延迟影响的维度和空间分布,探讨了大气延迟误差的校正方法,最后结合近些年在地灾形变监测的工程经验,总结了各种校正方法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