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论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

大会议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论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5日 来源: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金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二地理信息制图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时间:10月17日,地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嘉宾主持:董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致辞嘉宾:燕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报告嘉宾:

张继贤,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二级研究员

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刘晓煌,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室副主任、研究员

董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胡翔云,武汉大学二级教授

顾海燕,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谭继强,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侯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嘉宾1:张继贤

单位及职务职称: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二级研究员

个人简介:二级研究员、博士,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期刊《影像与数据融合》主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首届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长期从事国土遥感测图与监测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排名1,1,1,2,3)、世界地理信息创新杰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出版著作5部(排名1),合作发表论文420篇。

报告题目:自然资源遥感智能监测研究进展

报告摘要:遥感智能监测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从变化特征表达和网络学习方式两个层面,介绍了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探索了智能时代遥感监测大模型及智能体新技术新手段,分享了智能体场景应用案例。



报告嘉宾2:王劲峰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简介: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时空统计学首席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委员会主任,空间统计学国际旗舰期刊Spatial Statistics、IJGIS等期刊副主编、编委。发表SCI/SSCI论文230余篇,包括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Lancet Planetary Health、NC。

原创了空间分异度量与归因地理探测器模型,该模型被60多国学者7000多篇论文使用许多发表在专业与综合国际学术顶刊(www.geodetector.cn)。论文是GIS国际旗舰期刊IJGIS最高被引论文, CSCD所有学科最高被引论文,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高被引学者。

报告题目:三位一体空间统计理论—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新框架

报告摘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统计推断互为反函数, 其理论依据是空间统计学。当前空间统计学有两大主流:以RCT为代表的基于设计的和以Kriging为代表的基于模型的。

前者假设随机重复抽样,最终误差受抽样方式和统计量控制;后者对总体进行假设,最终误差受总体性质控制。两者都是二元论。实际上,数据遵循总体-样本-统计量流动,因此,最终误差受总体性质、样本条件、和统计量三位一体控制。据此,我们提出了总体-样本-统计量三位一体空间统计框架(spatial statistic trinity),为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最优模型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报告结合真实案例与国际权威评价。


报告嘉宾3:刘晓煌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室副主任、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室副主任,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首席科学家。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海岛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地质》《地质通报》期刊编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观测研究和监测预警,近五年: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新疆三考“新疆典型生态系统综合全参数观测建设”子课题、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西藏智慧农牧业技术应用及示范”课题等各类项目十余项;获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获2021年度、2022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2023年度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一);获得新疆“天池英才”、中国地质调查局“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023年度杰出贡献专家等荣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取得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上报《依托全国三普实施土壤碳调查,摸清土壤碳家底,支撑碳中和目标》等12份咨询报告并被批示采纳;研制自然资源观测领域标准规范4份;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疆大学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培养硕士、博士25名、博士后5名;带领团队成功申报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组织策划“变化环境下自然资源及综合观测与模拟”第706次、765次香山科学会议。

报告题目:自然资源变化风险监测与预警

报告摘要:报告提出资源变化监测理论、突破观测监测技术装备、发展模拟预警预测技术、创新智能综合平台服务,打造集“精密传感物联+数据模型互联+智慧预警服务”于一体的中国式自然资源变化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于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质我国自然资源系统管理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报告嘉宾4:董春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测绘科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

长期从事地理空间科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交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获国家/省部级奖项20余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0余名。

报告题目:自然资源精准评价与动态监测技术体系

报告摘要:本报告从自然资源产品产出和服务提供入手,首先分析自然资源资本的特征和内涵,探讨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背景下自然资源精准核算与评价,并对其变化开展监测的关键技术的理论与技术走向,并介绍与之相关的平台和应用。


报告嘉宾5:胡翔云

单位及职务职称:武汉大学二级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二级教授。主要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智能处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研制了遥感深度学习框架LuojiaNET和高性能遥感影像智能解译系统EasyFeature,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奖项。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摄影测量系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遥感智能计算与开源应用分会秘书长、湖北珞珈实验室智能遥感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报告题目:从识别到生成-三维点云智能处理方法初探

报告摘要:三维点云的智能处理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点云的智能识别分类在DEM提取和地物提取方面的若干方法。通过例子介绍当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方法在点云滤波、森林树木建模等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很好的潜力。


报告嘉宾6:顾海燕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测绘科学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遥感数据高性能处理与智能监测,主持与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测绘专项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发基础平台6项,第一作者发表SCI/EI论文20 余篇,第一著者出版专著2 部,制定国家标准4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技术引领,产学研用结合,从理论、技术、平台三个层次进行系统性研究,带领团队研制全国产化的遥感影像人机协同智能解译系统FeatureStation AI,性能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推进遥感监测智能化发展进程及生产方式变革,研发的成果已广泛应用到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西部测图、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国家测绘应急保障等重大工程中。

报告题目:遥感智能解译大模型研究及实践

报告摘要:AI大模型以其泛化性、通用性、高精度等优势,成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应用的基石,本报告首先概述了AI大模型内涵与价值、国内外现状、技术架构;其次分析了遥感大模型技术特点及构建挑战,从数据、模型、下游任务3个层面阐述了其研究进展,数据层面从单模态向多模态发展,模型层面从小模型向大模型发展,下游任务层面从单任务向多任务发展;再次,提出了“无标签数据集构建-自监督模型学习-下游迁移应用”遥感智能解译大模型构建思路,初步开展了技术试验,并验证了其显著优势;最后,提出了“大模型+小模型”驱动的AI智能引导遥感监测新模式,并实证了其规模化应用实践。


报告嘉宾7:谭继强

单位及职务职称: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注册测绘师,博士,2003年毕业于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ITC)获得硕士学位,2016获得武汉大学博士学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处处长。主要从事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研究等工作。先后主持参加国家、地方重大测绘专项工程百余项。出版地图专著和发表文章20余部(篇)。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黑龙江省第九届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贰等奖1项。获得全国测绘优秀工程奖金奖1项,2022年荣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授予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工作者称号。曾荣获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管理贡献奖。兼任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测绘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时空信息学报》《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编辑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报告摘要:本报告首先讨论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黑龙江省开展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监测的可行性并提出关键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并基于近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情况。


报告嘉宾8:侯伟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个人简介:博士,硕士生生导师。2021年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人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安全格局模拟分析、国土空间碳收支核算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题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出版专著2本,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报告题目:陆域碳收支空间监测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梳理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对碳源、碳汇调查监测支撑关系,以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林草湿调查监测数据、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和社会、经济、能源、人口等统计数据,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源/汇核算体系,开展国土空间碳源、碳汇空间制图,建立一套多源数据融合的碳收支核算技术流程,服务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精细尺度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构建针对不同的树种的碳储量估算模型,结合多密度点云数据、多光谱遥感影像,实现大范围森林碳储量制图,完善生态系统碳汇调查监测评估业务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