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论坛:智能化测绘赋能行业新质生产力

大会议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论坛:智能化测绘赋能行业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5日 来源:


分论坛:智能化测绘赋能行业新质生产力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智能化测绘工作委员会 

时间:10月17日;地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嘉宾主持:

李志林,西南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教授

艾廷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致辞嘉宾:

陈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主任

报告嘉宾:

闫利,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

艾廷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王坚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长辉,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专业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周纪,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周晓光,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

李增科,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

李亮,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副大队长、正高级工程师

罗卿莉,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赵航,西安空天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陈思聪,瑞合玄武(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嘉宾主持:李志林,

单位及职务职称:西南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教授


艾廷华

单位及职务职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致辞嘉宾:陈军

单位及职务职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主任

个人简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干山地信实验室主任,兼任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专家组组长、全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委会主任委员,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主席、中国GIS协会会长。主要从事时空信息与服务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等,当选国际科学联合会(ISC)会士、ISPRS终身荣誉会员以及中国测绘学会会士等。


报告嘉宾1:闫利

单位及职务职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测绘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自主测绘与无人智能测绘系统、天空地协同遥感与动态感知、测绘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类型科研项目1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报告题目:无人感智测量关键技术及无人测绘系统发展

报告摘要:测量机器人是指具有自主、实时完成测量任务的机器人。前瞻智能化测量技术发展及装备研发趋势,围绕飞行、地面测量机器人的发展需求,报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讲述自主测量智能生成机理以及实时混合智能计算的实现途径,交流未知环境下自主融合定位与导航、移动空间自主探测、自主测量等关键技术。报告分四个部分,主要包括智能化测绘发展、测量机器人原理、测量机器人关键技术、测量机器人应用。


报告嘉宾2:艾廷华

单位及职务职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评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研究方向为地图多尺度表达、深度学习可视分析。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十余项,分别于2005年、2010年、2016年、202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

报告题目:混合智能下的地图语言token化处理及预训练模型

报告摘要:基于KDAS测绘混合智能计算范式,本研究对地图语言预训练大模型进行了专门研究,将地图学空间智能领域知识和AI计算模型融合。研究从语言学的本质出发,在地图符号-文本字符对齐中探索两种语言的模态映射,从三元特征(语义、语法、语用)、修辞格、时态语气等出发,对比分析了“地图作为地学研究的第二语言”和第一语言文本处理的神器ChatGPT在模态转换、语义理解、可视表达等方面异同,提出了地图语言Token化方法,在Transformer模型下训练地图符号单元生成地图语言LLM,并在下游地图分析模式识别中微调该模型实现该LLM在空间分析、地学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报告嘉宾3:王坚

单位及职务职称: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个人简介: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城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后,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导航与定位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多源融合定位理论及方法,高精度融合定位模组、大型建筑安全监测等方面开展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课题12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得行业及省部级科研奖励13项,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教学奖励4项。

报告题目:大型建筑多源融合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我国大型建筑规模庞大、数量众多,位居世界第一,大型建筑运维安全事故多发,人员财产损失巨大。形变监测是大型建筑安全运营与维护的重要保障,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介绍了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背景下,大型建筑多参数监测智能化方法,研制了多参数协同监测模组,构建了云边端智能监测预警技术框架,推动大型建筑安全监测智能化,并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长城建筑等多个安全监测应用案例。


报告嘉宾4:李长辉

单位及职务职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专业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测量专业总工,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长期从事测绘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

报告题目:实景三维智能化协同生产体系构建及应用

报告摘要:报告阐述了从新型基础测绘到实景三维产品生产、应用的路径、方法。通过中山市的实践案例,介绍了实景三维数据获取、建模、地形图生产的协同化数据生产工厂模式;并通过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助力实景三维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工作目标。


报告嘉宾5:周纪

单位及职务职称: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四川省杰青,兼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热红外遥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IEEE高级会员、GSIS等期刊编委。曾在欧空局、马里兰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开展研究。

长期从事热红外遥感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曾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布科学数据产品4套,牵头建设国家一流课程1门。

报告题目:地理要素与地面目标的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智能感知技术

报告摘要:热红外遥感能够通过感测来自目标自身的热辐射而获取目标表面的特征与性质,是与可见光/多光谱遥感互补的重要遥感方式,尤其在夜间等低照度条件下具备突出的优势。本报告将结合智能化测绘对可见/不可见地理要素和静态/动态地面目标感知的需求,探讨无人机热红外遥感存在的主要瓶颈与解决方案,并以地表覆盖分类提取、地表温度测量、农田设施识别和车辆检测为例,介绍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智能感知技术的新进展。最后,围绕自然资源要素观测的需求和智能化测绘的发展趋势,讨论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智能感知的近期重点发展方向。


报告嘉宾6:周晓光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中南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时空(众包)数据建模、更新与服务等研发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湖南省重点、海口市重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测绘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本;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培养硕、博士生近100人。

报告题目: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数据汇集融合值守机器人研制

报告摘要: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理空间数据缺乏,难以满足地震、火山、高位边坡、流域洪涝和森林草原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减灾评估等应用需求,自主研制24小时值守机器人。研究了事件链驱动的值守机器人自动执行泛在互联网的灾害信息获取与发送、灾区范围自动生成、灾区泛在互联网多源多模态数据(包括OSM矢量、轨迹、Google矢量瓦片、遥感影像、样本/照片、网络文本等)自动下载;应急标绘任务生成、“任务-用户”匹配推荐、AI技术支持的交互式灾情信息标报与汇集融合等任务的技术方法。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等快速提供初级时空信息支撑。


报告嘉宾7:李增科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一直致力于矿山等复杂场景无缝定位与智能位置服务的研究工作,入选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e Survey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示范课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10篇,发表SCI论文15篇,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受聘为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和智能化测绘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导航定位领域自然智能解析与建模

报告摘要:测绘活动中的感知、认知及行为能力,可将其抽象为特定的自然信息处理机制与支撑的先验知识,形成测绘领域的自然智能知识。通过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增强几何算法,可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导航和稳健性导航,本报告研究在观测条件变化、任务需求多样、时效要求差异等环境下导航定位过程中的测绘领域自然智能知识凝练与挖掘方法,探究“模型可用—过程可信—位置可靠”的自然智能解析与模型。


报告嘉宾8:李亮

单位及职务职称:自然资源部第六地形测量队副大队长、正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正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地理国情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科技专家库专家。


长期从事智能化测绘遥感技术体系的生产与科研工作,构建了涵盖自然资源要素智能解译、变化发现、动态监测、高效管理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打造了覆盖国土空间规划前数据处理、规划中辅助决策、规划后监测评估的国土空间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保障体系,曾获评中国测绘学会2023年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获得多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科技进步奖。

报告题目:四川省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的实践及应用

报告摘要:本报告首先分析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然后阐述了实景三维四川建设的工作内容,再介绍了实景三维建设的内江实践,包括实景三维内江建设的内容、方案与成果,最后分享了实景三维内江建设成果的应用场景。


报告嘉宾9:罗卿莉

单位及职务职称: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个人简介:主要从事SAR遥感与INSAR应用,人工智能与视觉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项目2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项。共发表论文47篇。

担任中国测绘学会智能化测绘工作委员会委员和《Remote Sensing》专刊客座编辑,是《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国际期刊审稿人,入选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和天津市131创新人才计划。

报告题目:合成孔径雷达智能感知技术

报告摘要:大多数城市受到地面沉降、干旱和洪涝等灾害影响。遥感是监测城市突发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发展了合成孔径雷达之智能感知技术,进行了基于深度学习的INSAR相位解缠方法,单通道SAR高程反演以及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遥感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本文首先基于Sentinel-1数据分析了天津市津南区碧桂园高层建筑的沉降情况,并证明了利用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相位解缠方法可得到高层建筑地区较好的相位解缠精度。然后介绍了在单通道SAR高程反演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成果为SAR数据进行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与预警提供参考,并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报告嘉宾10:赵航

单位及职务职称:西安空天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个人简介:西安空天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西安交通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致力于遥感+AI、云计算和大数据方向产品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营销,具有超过15年行业方案服务经验,是智能测绘及时空数据领域资深专家。带队已研发形成了RS Matrix睿思矩阵系列的信息化、数智化方案。曾多次参与工信厅及科技局主导的创新研发专题项目研究,并取得多项专利及十余项软件著作登记等知识产权,是西南山地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西安大数据协会理事、西安市创新数字孪生产业研究院监事等职务。

报告题目:“AI+云计算”,全面赋能智能测绘生产提效增值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测绘行业也随之正在经历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革的巨大创新改变。本报告主要是探讨AI智能图像解译技术、多元算力云端建设技术、海量多维数据高性能存管技术进行“数算智管”结合后,如何全面推动智能化的测绘生产和数据管理,实现作业提效与成果增值。

报告不仅详尽介绍了“无人机+A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更从算力建设和数据管理技术细节剖析了如何利用信息化创新为测绘生产赋能,以实现更高效的作业、更规范的管理、更便捷的应用、更智能的生产。展示“AI+云计算”融合技术在遥感影像处理、三维自动建模、时空数据管理、低空经济生产等多场景的应用实例。探讨新质生产力,推动智能测绘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报告嘉宾11:陈思聪

单位及职务职称:瑞合玄武(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个人简介:北京建筑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中测瑞格测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有着十几年的无人机及激光雷达行业经验,游学欧、美诸多国家和地区,与众多世界知名无人机企业有过深入合作经验。作为瑞合玄武(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主导研发的“P6”系列复合翼无人机,以其系统的稳定、高效受到用户一致好评。

报告题目:智能化全要素数据采集方案

报告摘要:当数字化成果无限趋近于真实世界,就会打破地理意义上的距离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限制,建立一个由人类创造的生存空间,并且与客观认知的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当今世界为实现数字孪生、实景三维的要求,对各种真实物体的属性、物理特征、时间标记、空间位置的数字化描述需求呈爆炸性增长。全要素采集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不断融合不同属性、不同侧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同一时间标记下进行同步采集,并且相互支撑、相互弥补的一种采集方式。通过性能优异的垂起固定翼平台搭配先进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倾斜影像传感器以及组合惯性导航系统。可以在一次飞行同时获取包括4D产品、实景三维模型、高精度姿态信息、光谱信息等全要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