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论坛: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绿色智慧矿山建设

大会议程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分论坛: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绿色智慧矿山建设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5日 来源:

嘉宾主持:汪云甲

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嘉宾:

蔚保国,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张克非,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邹友峰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刘文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二级教授

陈小伟,北京捷翔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李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增科,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嘉宾主持:汪云甲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嘉宾1:蔚保国单位及职务职称: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个人简介:研究员,中国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室内导航定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位置服务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委员会委员。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北斗二号/三号工程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报告题目:地下大空间定位导航技术与智慧矿山应用前景

报告摘要:地下大空间定位导航技术是地下空间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随着地下大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地下人员、车辆和移动作业设施的实时精准可信定位导航和控制需求日益迫切,构建适合地下大空间的综合时空网络与数字孪生运维成为未来发展主流。本报告首先分析了地下大空间定位导航的领域重大需求、国内外相关技术和应用现状、面临的技术问题与挑战,据此提出解决地下大空间定位导航的技术路线和通用普适系统框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下大空间超宽带无线信道建模以及“云网端”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说明了数字孪生辅助综合时空网络的创新探索,即“以图管网”和“以图强网”的研究和试验验证成果。最后展望了“地上地下综合时空一张网”在未来智慧矿山的应用前景。


报告嘉宾2:张克非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个人简介:国家高层次人才,二级教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会士,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七委员会主席,教育部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主要从事太空资源开发与利用、GNSS大气探测、大地测量、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跨学科、前沿性、独特性为特色,长期致力于空间信息感知技术在空间资源勘察和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4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30余项国家/国际奖项,获批40余项专利,发表了500余篇论文、100余次特邀和主旨报告,相关研究成果被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采访和报道。

报告题目:太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未来采矿的新疆域

报告摘要: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于时间而言短若流星,以空间而论渺如尘埃。相对于地球而言,太空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由此延伸的“深空经济”是国际上新兴的经济领域,被认为是一个价值万亿亿美元的经济体。目前,太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疆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更是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报告介绍了太空资源开采与利用的目标、现状、未来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在太空采矿方面的近期研究,归纳了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太空资源开采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太空采矿迫切需要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实施路径以及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一些初步思考,探讨了中国在太空采矿发展方面的愿景与构想。


报告嘉宾3:邹友峰

单位及职务职称: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个人简介: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夏坚白测绘事业与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提出矿区地质灾害与环境多元数据监测与预警方法,建立条带开采优化设计及其地表沉陷预计三维层状介质理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励10余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4余部,获发明专利20余项。

报告题目:沁水煤田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形变机制与防控

报告摘要:山西沁水煤田的长期开采,已形成约2300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对高铁运维存在重大安全风险。报告介绍了沁水煤田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形变机制与防控研究成果,包括:(1)在研究沁水煤田采空区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了载荷扰动下的采空区覆岩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揭示了长壁采空区地表剩余变形机制,提出了采空区场地剩余变形的精准预测理论。(2)建立了车辆-轨道-路基-采空区地基力学耦合模型,确定了影响高铁采空区地基“活化”的5大因素和19个因子,建立了高铁采空区地基“活化”分级评判体系(3)提出了采空区场地InSAR-LiDAR-CORS-BH(天-空-地-深)多源融合监测与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路基变形的高精多源监测网络体系,研发了高铁采空区点云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地基灾变多级预警系统。(4)揭示了采空区地基渗透注浆机理,优化了采空区地基注浆压力、注浆速率、注浆孔间排距以及处治范围等参数,提出了高铁长期安全运维的有害变形控制方法和灾变防控工程对策。


报告嘉宾4:刘文锴

单位及职务职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二级教授

个人简介: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河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测绘科学、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7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

报告题目:河道采砂监管系统研制

报告摘要:报告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河湖采砂智慧监管系统的研制背景,根据社会需要和监管要求,从感知、算法及管理三个层面对系统进行了构建。利用多波束探测、GNSS、智能界桩,以及AI视频监控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包括检测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以及运营保障装置等在内的硬件系统,创建了多场景河湖采砂智能分析模型,研发了河湖采砂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河湖采砂从勘测、规划、审批、开采、存储、销售、运输、应用,直到修复九个关键环节全链条智能监管。所研发的系统在全国各地多处得到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果显著。


报告嘉宾5:陈小伟

单位及职务职称:北京捷翔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北京捷翔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分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主要工作方向为智慧矿山、无人机应用、城市遥感数据获取与分析、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工程开发。多次荣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北京市优秀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奖、中国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

报告题目:空天地一体化露天矿智能监测系统

报告摘要:本报告首先分析了露天矿监测工作中的痛点问题,继而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露天矿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卫星、无人机、边坡雷达一体化的遥感手段,开展露天矿生产过程中测绘、安全巡检、剥离验收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解决了传统监测手段精度低、效率差、危险性高等问题。


报告嘉宾6:李军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个人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虚拟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委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华为公司等企事业委托项目20余项。获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绿色矿山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在Scientific Data、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JDE,遥感学报,煤炭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该领域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16项,出版专著2部。担任绿色矿山、自然资源遥感、矿业科学学报、金属矿山等期刊编委或专题主编。

报告题目:大范围矿山开采与修复活动卫星遥感智能监测技术

报告摘要:报告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业对掌握大范围内矿山开采与修复动态信息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探讨了当前遥感云计算、地理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的快速发展给高效精准监测大范围矿山开采与修复活动提供了可能,围绕卫星遥感智能监测介绍了高性能算力和数据保障技术、矿山开采与修复活动遥感识别方法、生态扰动范围提取方法、矿区碳汇动态变化监测技术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告嘉宾7:李增科

单位及职务职称: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一直致力于矿山等复杂场景无缝定位与位置服务的研究工作,入选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e Surveying Young Scientist Award、“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示范课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10篇,发表SCI论文15篇,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测绘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受聘为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与导航专业委员会和智能化测绘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空间信息约束的遮蔽/半遮蔽环境导航定位

报告摘要:随着城区建筑物复杂度的提升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人们对于位置服务诉求和期望的提高以及室内外定位技术的成熟,如何在遮蔽/半遮蔽环境区域完成高可靠性、高精度的定位,实现不间断连续定位目标是目前应用级别无缝定位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地上下建筑物等空间信息可以为导航定位提供约束辅助,例如充分利用三维模型的建立,基于3D模型的阴影匹配算法进行多路径信号的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遮蔽环境下定位精度较差这一问题,本报告充分挖掘多种空间信息潜力,研究如果通过空间信息的自然智能提升遮蔽、半遮蔽环境导航定位精度。